科別:敗醬科.
學名:Patrinia formosana Kitamura
產地:台灣中北部低海拔山區之林緣.路旁.荒坡草叢中自生。
台灣敗醬草有消炎.解毒.排膿.消腫之作用。
科別:馬鞭草科.
學名:Verbena officinalis Linn.
別名:鐵馬鞭.鐵釣竿.茶米草.紫頂龍芽.風頸草。
產地:台灣全境平野之路旁.荒坡.田邊或農園內自生。
馬鞭草:味苦.性寒。有清熱解毒.活血散瘀.利水消腫之作用。
科別:忍冬科.
學名:Lonicera japonica Thunberg var. sempervilloa Hayata
別名:金銀花.忍冬。
產地:台灣中.北部平野至海拔300公尺以下山區之林邊.路旁.荒坡灌叢中自生。
花蕾(金銀花)味甘.性涼。有清熱.解毒之作用。
科別:蟬科.
學名: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
產地:台灣在夏.秋季各地都有其蹤跡。
蟬蛻:味鹹.甘.性寒。有散風熱.解痙.透疹之作用。
資料來源:中國本草圖錄(卷三)商務印書。
科別:夾竹桃科.
學名:Carbera manghas Linn.
別名:海芒果.海檨子.猴歡喜.水漆.牛心茄子.牛金茄。
產地:台灣北部.東部.恆春半島.蘭嶼均有自生。
海芒果全株含酸性乳汁.具有刺激性.有毒。能引起皮膚發赤.入眼可致盲.誤食能引起吐.瀉致虛脫。
效用: 為外科膏藥使用或作麻藥用。樹液有瀉下.催吐作用。
資料來源:原色台灣藥用植物圖鑑(1)南天書局.台灣植物圖鑑(上冊)茂昌圖書。
科別:豆科.
學名:Indigofera linifolia Retz,
別名:線葉馬棘.線葉木藍。
產地:自生於新竹.台中.台南.高雄及台東等地之乾燥岩石縫或河床草地。
功能: 全草含靛草精有驅蟲作用。
資料來源:台灣藥用植物誌(卷上)甘偉松.台灣植物圖鑑(上冊)茂昌圖書。
學名:Eleutherine plicata Herb. 科別:鳶尾科.
別名:紅蔥.小紅蒜.怕波亮.紅蔥頭.獨腳絲茅。
產地:原產印度群島。中國廣東.雲南普遍栽培。台灣零星栽培。
採集加工:全草或鱗莖全年可採.洗淨.鮮用或曬乾備用。
性味:(鱗莖或全草)味苦.性涼。
功能:清熱解毒.活血散瘀.止血.消腫。
用於:月經過多.紅崩.經閉腹痛.衄血.胃腸出血.痢疾.五勞七傷.風濕性關節炎.跌打腫痛.瘡毒。
※傣醫將鱗莖用於刀傷.癲癇抽蓄.關節疼痛.頭暈.心慌.胸悶嘔吐.全身疲乏無力。
民間方例:
(一) 風濕性關節痛:百步還陽鮮草適量.水煎外洗患處。
(二) 跌打腫痛.瘡毒:百步還陽鮮鱗莖適量.搗爛外敷患處。
參考資料:中國中藥資源志要(科學).全國中草藥滙編(上)人民衛生.保健生活-戰勝篇5(廣進企業)。
學名:Vandellia anagallis var. verbenaefolia Yamazaki 科別:玄參科.
別名:雞舌癀.雞舌黃。
產地:本島西部原野之路旁.田園.溝邊及村莊旁空曠地自生。
採集加工:夏.秋間採全草.洗淨.鮮用或曬乾備用。
性味:(全草)味甘.微苦.性涼。(鮮品)性微寒。
功能:清熱.涼血.止血.調經.解毒.消腫。
用於:婦女經閉.月經不順.血崩.漏血.身體虛弱.肝炎.跌打傷.腫炎。
資料來源:天然彩色台灣藥草(2)吳進錩.台灣植物圖鑑(下冊)茂昌出版。
學名:Viola philippica Cav. 科別:堇菜科.
別名:菲律賓堇菜.鏵頭草.地丁.寶劍草.犁頭草.鵲鳥花。
產地:全境山麓至低海拔地區之田間.林緣.荒地或山坡草叢中自生。
採集加工:夏.秋間採全草.洗淨.鮮用或曬乾備用。
性味:(全草)味微苦.性寒。
功能:清熱.解毒.涼血.消腫。
用於:目赤腫痛.咽炎.黃疸型肝炎.乳腺炎.腸炎.癰癤.疔瘡.腫毒.丹毒.毒蛇咬傷。
民間方例:
(一) 眼結膜炎.咽炎 : 鮮蕹菜癀30~60克.水煎服。
(二) 化膿性感染 : 蕹菜癀.蒲公英.半邊蓮各15克.水煎服.渣外敷患處。
資料來源:全國中草藥滙編(上)人民衛生.中國中藥資源志要(科學).藥用植物採集手冊(樂草會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