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名:Amaranthus spinosus Linn. 科別:莧科.
別名:刺莧.刺刺草.野勒莧.勒莧菜.竻莧菜.假莧菜.刺蒐。
產地:全境平野至山麓之路旁.溝邊.村旁或草坡中自生。
採集加工:夏.秋間採全草.洗淨.曬乾備用或根.莖.葉分別曬乾用或鮮用。
藥理作用:刺莧根對潰瘍病出血有止血作用。
性味:(全草)味甘.淡.性寒。
功能:清熱利濕.涼血止血.解毒消腫。
用於:痢疾.腸炎.衛.十二指腸潰瘍出血.痔瘡便血.眼疾.急性肝炎.膽結石.喉痛.瘰癧.浮腫.下消.白帶。
外治:皮膚濕疹.蛇咬傷.癤腫膿瘍.痔瘡腫痛.創傷發炎。
民間方例:
(一)胃.十二指腸潰瘍出血:取刺莧根30~60克.水煎2次分服。或用鮮刺莧跟250克.水煎.濃縮至200毫升.分2次服。
(二)痢疾:取鮮刺莧根1兩.紅糖半兩.酌加水.煎取半碗.飯前服。
(三)婦女白帶:取鮮刺莧根1~2兩.水煎.加些冰糖服。
(四)皮膚濕疹:刺莧全草適量.水煎.加食鹽少許.洗浴患處。
禁忌:虛痢日久及孕婦忌服。
參考資料:中國中藥資源誌要.全國中草藥滙編(上).台灣民間藥(1)高木村.台灣藥用植物誌(卷上)甘偉松。
到處都是良藥呢
回覆刪除俗話說:見青就是藥.所以平野常見的藥草就有600種以上說。
回覆刪除祝 新年如意!